我的读书笔记——《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》01
最近几周特地把董宇辉推荐的《刻意练习》这本书看完了,全书有点长,在此我把其中核心的一些理论给总结了一下,并且也开始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。
引子
相信大家都听说过1万小时理论,我们一般情况下认为1万小时是要成为某个领域杰出人物的基本条件,事实上也确实如此,只是在此前面要加上一个修饰词,有目的地刻意练习1万个小时以上
。
很多领域,如音乐、体育这两个领域的杰出人物,在其20岁之前都已经是经历了无数次的锤炼,平均每天练习长达10小时以上,而且是风雨无阻,每练习到达一个阶段,就会请更好的老师,以更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,然后突破瓶颈。做一个简单的计算,一个孩子从10岁开始练习音乐,每天10小时,一年按300天算,10年就是10x300x10=3万小时
1.【有目的】的练习。
毫无意义的重复练习是没有显著效果的。有目的地练习,不断挑战自己的上线,才能有巨大的突破。练习的时候,不要关注花了多长时间,而是利用了多少有效的时间
注: 有目的地挑战自己的舒适区
当发现自己停滞不前时,适当提高标准,积小胜为大胜,积跬步以至千里
定义明确的目标可以有效地引导你练习!!!
2.保持专注
有目的地练习是专注的,最佳的状态就是达到心流的状态。
要想达到专注,甚至是进入心流境界,你就必须排除外界的干扰,集中精力打歼灭战,把当前的问题先解决。我们的大脑不是CPU,无法多线程处理任务,即使是cpu也要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完成。我们的大脑在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切换是需要时间过渡的,最好在开始工作前5分钟就进入状态,一个很好的办法是带上耳机。
达到心流的状态就是,心无旁骛,仿佛与外界隔绝出了一个小空间,在这个小空间里你的大脑在飞速地思考,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。
把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用于攻克最难的事情
尽量把碎片化的时间用来处理不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务
3.有反馈的练习。
你需要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正确与否,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。需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,那么就需要验证一下自己的水平,是骡子是马,拉出来溜溜
。别怕出丑,这是一次绝佳的发现错误的机会。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,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,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,如何改正不足.
要想要积极的正反馈,最好找一个老师,或者是同学,也可以是朋友,将自己的练习成果展现出来,供大家批评指正。
真金不怕火炼,要敢于推翻自己的想法,反复验证,并且总结方法。
注:同学之间相互鼓励,互相督促,是非常好的反馈机制。
4.【有目的】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
按武侠,玄幻小说的说法,要突破境界,就需要打碎境界,重新塑造
,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。如果你一直安于舒适区,那么就会进步很慢,达到一个境界后就会停滞不前。而不断挑战自我的人,大道无边,永无止境
。
在这样的练习中,你的记忆力,反应力,判断力
都会变得更强,更敏锐。
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,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: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,便永远无法进步。
成长的过程总是充满阻力的,我们只有抱着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,勇敢地走下去
5.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打破瓶颈
举个小例子,我以前从来没有连中10个三分,那么为了打破它,我会投100个,1000个,直到做到它。
当你遇到瓶颈时,可能困于一个问题,一个阶段很久,比如记单词记到了5000个单词是极限了,又或者是写作没有创作灵感了。那么首先你得相信自己能够做到,然后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办法,甚至可以停下来放松放松,喝杯茶,调整调整状态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,就经常在推演物理公式疲惫时,拉拉小提琴,让自己进入另一种状态。
寻找办法,做不同的尝试,这好比有在你面前有一堵墙,但是这个墙是不均匀的。找到最薄弱的点击破它。 积极的心理暗示:不断提醒自己要突破了。
- 本文作者: CoderSong
- 本文链接: https://jack-song-gif.github.io/2024/02/05/刻意练习笔记/
-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MIT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